供应云贵川,刚好填补缺口。
&esp;&esp;如今西北也大幅增产。
&esp;&esp;西南的兄弟们把握不住。
&esp;&esp;西北粮食的物流通道还比东北更缺乏,西北——西南交通大动脉兰渝铁路才立项,明年才开工,什麽时候通车还是未知数,现有运力很有限,出口的运输成本太高。
&esp;&esp;走中亚,辗转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出口也行不通,铁路不接轨,港口也还没租给国内。
&esp;&esp;嘉禾的解决办法是继续在玉米深加工领域进行技术深耕和产能扩张。
&esp;&esp;东北剩馀产能也是同理。
&esp;&esp;出口玉米原粮的利润远没有高果糖浆丶玉米糖浆丶葡萄糖丶谷朊粉丶淀粉丶蛋白饲料等深加工产品利润高。
&esp;&esp;唯一的难点是在这些领域的技术还稍显薄弱,只能加强研发投入,以及并购。
&esp;&esp;刚好,嘉禾营养健康研究院也要成立。
&esp;&esp;另外生物能源也是一条路。
&esp;&esp;老美玉米减产预估四五千万吨,华夏只要出口四千万吨以上,剩下的四千万吨就不算难了。
&esp;&esp;但这只是玉米,粮油物流体系还涉及大豆丶小麦,甚至土豆和棉花等。
&esp;&esp;总之实施起来很麻烦。
&esp;&esp;还好有陈燕秋。
&esp;&esp;这位新加坡人,在粮食物流最强的国际粮商嘉吉工作了多年,对这一块有很深的见解。
&esp;&esp;在嘉禾粮油的物流体系战略会议上,陈燕秋犀利的道出了嘉禾和国内粮食物流的弱点。
&esp;&esp;「从物流全过程看,总仓容92以上都是散装仓储,但原粮却主要以包装方式进行流通,这麽大的反差,你们就不觉得有很大问题吗?」
&esp;&esp;粮食物流项目是战投部在负责调研,苗兰春也说出了现有的困难。
&esp;&esp;「国内的粮食物流整个体系就是这样,所有的配套设施都是围绕包粮建成,要改成散装运输,意味着要自建体系。」
&esp;&esp;郭阳这时插话道:「农业部和粮食局今年也出台了四散化运输的规划,具体实施时间还没有定论。」
&esp;&esp;陈燕秋向苗兰春问道:「有调查两者的成本对比统计吗?」
&esp;&esp;「有。」
&esp;&esp;苗兰春找了找,说道:「来自东北产区这两年的调查,每接收丶发运1吨玉米,收纳库丶中转库丶装车合计下来,包粮比散粮成本高40元。」
&esp;&esp;陈燕秋摇了摇头,评价道:「以嘉禾目前的物流仓储能力,不说与四大粮商相比,只要是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其物流成本都要比嘉禾低10个百分点以上。」
&esp;&esp;会议室里有些沉寂。
&esp;&esp;在此之前。
&esp;&esp;陈燕秋还提了许多问题。
&esp;&esp;铁路运输严重不足,
&esp;&esp;汽车运输工具不足,
&esp;&esp;接发装卸设施严重不足,
&esp;&esp;东北主产区港口,中转仓容和接收发放设施落后,已被世界主流淘汰。
&esp;&esp;东南主需区中转能力严重不足,中转仓容小丶设施落后,经常发生港口压船丶粮食压车等现象。
&esp;&esp;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信息化建设水平勉强能跟上世界二流梯队,组织效率尚可。
&esp;&esp;这就是嘉禾粮油此前收购的成果,花了不少…嗯,好像也没花多少。
&esp;&esp;60亿资金,除了并购和自建加工厂的资金,物流仓储投资确实也不多。
&esp;&esp;但战投部和嘉禾粮油物流部的人情绪却有些低落。在国内可以呼风唤雨,到国际上却是二三流的东西。
&esp;&esp;陈燕秋继续说道:「要想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至少要在企业内部实现四散化(散储丶散装丶散运丶散卸)。」
&esp;&esp;「10个百分点很可能就是企业的利润,甚至是生死线。」
&esp;&esp;郭阳中指和食指并拢敲了敲桌面,众人都看向了他。
&esp;&esp;「也不用沮丧,美丶加等国也是历经了三四十年的努力,粉碎了无数利益集团,才完成了一场散粮运输方面的革命,建立了粮食现代物流链。」
&esp;&esp;郭阳顿了顿,沉声道:
&esp;&es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