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起步的阶段,只能做一些非核心的,甚至边角料的业务,但那也是航空产业。
90年代这会,就连日化、纺织、电子厂这些企业,都是招商引资的香饽饽。
很多经营状况尚可,实际上还能维持下去的国企,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当做交易筹码送了出去。
各地甚至还要再协议中专门保障这些投资者的回报率,如果不达标就要用财政补齐。
而现在,一个大飞机产业园摆在眼前。
这玩意能带来多少就业、拉动多少经济、吸引多少人才,这些人才又会促进多少消费……
常浩南不知道,但必定很多。
多到他不敢就这样随随便便说出几个城市的名字。
虽说最终决策权肯定还落不到他这,甚至也落不到丁高恒和宋建这。
但刚刚那句话几乎已经明示了,他的意见会被捅到上面。
现在已经不是搞两弹一星的那个年代了。
就算常浩南想要学习前辈们隐姓埋名,也是做不到的。
别的不说,他在学校以外获得的所有荣誉就都被挂在新舟60项目下面。
主要是一开始的时候谁也没寻思过这么一个双发螺旋桨支线小飞机能牵扯出这么多后续,所以常浩南自己也好、杜义山也好、丁高恒也好,都是拿新舟60当成实际工作的挡箭牌来着。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