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会再出乱子,岳极兄多盯着一点,有事情尽快给朝廷上奏书,不要出什么乱子。”
顾先生顿了顿,继续说道:“新任的刺史,是加急派来的,一两个月就会到任,这段时间,岳极兄稍稍多费点心思。”
李云闻言,看了看薛老爷,两个人对视了一眼,然后薛知县才开口道:“文川兄,我是青阳的知县,只能管好青阳一县的事情,别的事实在是管不了。”
“不用岳极兄管,岳极兄只需要帮着朝廷,盯住那个待罪的别驾就是了,让他这段时间不敢乱来。”
薛嵩想了想,这才点头答应。
“下官义不容辞。”
就这样,三个人在青阳县的后衙,一起吃了顿午饭。
到了午后,顾文川坐着马车动身离开青阳,李云与薛知县,一路送到青阳县城城外三四里,才目送着顾文川的马车渐渐远去。
“县尊料事如神,这顾先生果然没有一丁点体恤百姓的念头。”
薛老爷背着手,朝着青阳走去,也是长长一声叹息。
“事情,总要分个轻重缓急。”
李都头呵呵一笑。
“是,扳倒政敌这种事,自然是最重也最急。”
薛知县无言以对,有些恼火的挥了挥手。
“走了,回青阳!”
…………
就在青阳县李都头,送走了朝廷钦差的时候,距离青阳县五百里开外的越州剡县,一个衣衫有些破旧,名叫裘典的中年人,正带着同村以及邻村的农民,在县城修补城墙。
这个叫做“服劳役”,可以抵去税收。
每家每户都得出人,有些时候还得自备干粮。
而这一趟官府派发的差事很急,毕竟现在整个江南东路都是盗贼丛生,河西贼的名声,遍传整个江南!
当地的官员也想加固城墙,以防有贼人像河西贼一样闯进城里去,把他们给杀了。
修城墙到了下午,天空下起了小雨,先后有两个村民一个失足从城墙上摔了下去,摔的头破血流。
裘典作为领头人,只能去跟衙差交涉,想要把受伤的人先送回家里去休养,被衙差果断拒绝。
裘典这个暴脾气立刻勃然大怒,拔出这衙差腰间的佩刀,他天生力气就大,只一刀就将眼前的衙差捅了个对穿。
当天,裘典就带着同村的一百多号人,杀进了剡县,将县衙里的人杀了个干干净净,成功占据了剡县县城。
反贼是个很有技术性的活,因为你必须要要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你这是要造反。
而且,一般还得想几个口号出来,最次也得是个顺口溜。
而就在裘典占领县城的当天下午,他登上城楼,面对剡县的百姓振臂高呼,喊出了自己的造反口号。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这话一出,应者云集。
一场轰轰烈烈的浙东大起义,随着裘典这一句“为汝均之!”,正式拉开了序幕!
世道乱了!
虽然剡县距离青阳不算太远,但是剡县的造反,并没有在青阳引起太大的轰动。
因为这个时代,造反实在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毕竟前不久,临县石埭的河西村就有人造了反。
哪怕是李云,最开始也没有怎么上心。
他依旧是两地奔波,一方面主持整个青阳的剿匪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在以飞快的速度,扩充他的山贼势力。
元宵节过去没有多久,李云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青阳县,带着几个兄弟一起,到了十王寨。
这会儿的十王寨,相比较刚打下来那会儿,模样已经为之一新。
毕竟,苍山大寨对待山贼成员的规矩还算宽厚,相比较十王寨来说,是正经的“仁政”了。
李大寨主巡视了一圈十王寨之后,找到了正在教授那些少年人习武的周良。
李云在一旁,看着这些人练了一会儿,然后他把周良拉到一边,笑着说道:“三叔,你这里练的怎么样了?”
“还不错。”
周良从腰间解下装酒的葫芦,仰头灌了一口,然后吐出一口酒气,开口道:“大部分是山上出生的孩子,都相当灵活,只是前些时间都饿的皮包骨头,这段日子吃得多,也都快补回来了。”
李云“嗯”了一声,笑着说道:“那就让苍山大寨那些河西的少年人,一并到十王寨,跟他们在一块练武罢。”
这个提议没有什么问题,反正苍山大寨那里,原先也是周良在指点,他点了点头,开口道:“好,过几天我就去把苍山大寨那些小娃娃带来。”
李云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开口道:“三叔通战阵吗?”
周良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微变,摇头道:“不通。”
李大寨主闻言有些失望,不过这倒也正常。
通战阵的人本就是少数,不要说周良了,就是那些宣州兵,打起来也是一股脑冲上去,全无章法,显然训练他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