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现在已经拜相,只是兼管御史台,将来御史台,也需要有个接班人。
兄弟俩正在说话的时候,龙辇停了下来,外面的杨喜杨侯爷,对龙辇低着头说道:“陛下,太子殿下率领文武百官,前来拜迎陛下了。”
此地,距离洛阳城还有四五十里地,文武百官已经俱都迎接出城,可见声势浩大。
就连晋王爷也忍不住笑着说道:“我这个京兆尹,接远一些是应该的,太子殿下却也跑这么远来迎接二哥来了。”
皇帝也跟着笑了笑,问道:“这大半年我不在洛阳城里,你却一直在洛阳城里看着,说一说,你那大侄子这半年,干的怎么样?”
晋王爷闻言,面露古怪之色,他摇头说道:“二哥莫要害我,这种问题,我可不敢回答。”
李皇帝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你是他三叔,你还怕他不成?”
晋王爷摇头,正色道:“二哥莫要哄我,这些年,我也读了一些书了。”
“朝廷里,先论君臣,再论伦理,太子乃是半君,我自然得罪不起。”
皇帝摇头笑道:“咱们一家人,没有那么多说头。”
说着,他掀开车帘,开口说道:“走罢,走罢,下车见一见他们。”
他下了车之后,回头看向正在下车的李正,开口笑道:“我这一回来,马上太子就要大婚,到时候你那京兆府,又要一段时间好忙。”
晋王爷满脸笑容:“太子殿下大婚,我就算再忙,心里也是高兴的。”
兄弟俩说笑间,已经下了龙辇,李皇帝抬头看去,只见官道上,太子殿下走在最前面,杜谦与苏晟二人跟在他身后,再往后就是洛阳城里的文武百官了。
太子殿下见皇帝下了车,连忙跪地下拜,他身后的文武官员,也俱都下拜,对着皇帝陛下叩首行礼。
“儿臣(臣等)拜见陛下。”
“陛下万寿金安。”
声音齐整,声如雷震。
晋王爷想要避开众臣的礼数,被皇帝陛下拉着手,没能避开,李皇帝扫视了一眼文武群臣,又回头看了看。
此时陆皇妃以及伴驾回京的三个美人儿,俱都已经下了车辇,这一路上,陆皇妃跟这三个论年龄甚至已经可以做她女儿的“妹妹”们,倒也相处的还行,于是扭头跟她们说,这些跪在天子面前的,都是朝廷里的哪一位。
而皇帝陛下,则是走到了太子殿下面前,伸手把他搀扶了起来,然后又走到太子身后,将杜谦苏晟两位重臣也亲自扶了起来,最后才看向文武群臣,笑着说道:“一别大半年时间了,诸位不必这般拘谨,都起身,都起身。”
群臣这才齐声谢过天子,缓缓站起了身子。
等到他们起身,李云才看向自己的大儿子,拍了拍他的肩膀:“为父不在京城,你也监国理政大半年了,感觉如何?”
太子殿下连忙低头,欠身道:“回父皇,儿臣这大半年,战战兢兢…”
“无奈儿臣实在是远不如父皇,单单是政事堂里的事情,已经让儿臣竭尽心力了。”
“儿臣无日不在思念父皇,盼望着父皇回来。”
太子殿下低头道:“如今,终于盼到父皇回来了。”
皇帝陛下看了看自己这个大儿子,好一会儿,才缓缓点头。
作为李云与发妻生下来的嫡长子,李皇帝跟这个儿子之间的感情,当然是不错的,但是随着他做上皇帝,开始用教育太子的方式来教育这个儿子,父子之间,似乎就没有那么亲近了。
更准确的说,应该说父子关系被君臣关系给盖了过去。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来做这个太子,多半都是如此。
即便如此,父子俩毕竟还是亲近的,皇帝默默的摸了摸儿子的脑袋,看向杜谦苏晟二人,笑着说道:“我这大半年不在,我这儿子,没给二位兄长添麻烦罢?”
杜谦率先低头道:“太子殿下天资聪慧,在中书处理政事,处理的很好。”
苏晟也低着头说道:“殿下事情办的都极好,枢密院一切如旧。”
皇帝陛下看了看这三人,又看了看不远处的许子望,上前跟许子望说了几句话,然后才上了辇车,吩咐道:“时间不早了,再不动作,恐怕天黑之前进不了城了。”
“动身进城罢。”
众人都应了一声,庞大的队伍立刻缓缓动作了起来,簇拥着龙辇仪仗,开往洛阳城。
等李云,回到了洛阳皇宫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李皇帝回了皇宫之后,也并没有见什么人,没有设宴邀请什么官员,只是吩咐顾常,还有陆皇妃,好生安置从江南带回来的三个美人,而他本人,则是与皇后娘娘一起,一路来到了皇后娘娘宫中。
夫妻二人,一起吃了顿饭,李皇帝才拉着薛皇后的手,叹了口气:“这大半年,我心里最挂念的,就是夫人了。”
薛皇后闻言,心中很是高兴,却又嗔怪着看了看皇帝,轻哼道:“做了皇帝,还这般油嘴滑舌。”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