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姒垂下首,长久的沉默之后,于红英收回目光,又道:懂了,话说得差不多了,时候也不早了,推我回去吧。
这日姑侄二人绕廊长谈,事情几乎全被于红英给说中。
燕姒被唐绮八抬大轿迎接回公主府,侍卫组成的队伍拖出老长,唐绮打马陪行,燕姒坐在软轿上,掀帘去看沿街驻足围观的百姓,这是二公主给于家的优待与重视,消息很快就会飞遍唐国,成为椋都近来最热议的茶余饭后谈资。
不日,新帝登基。
远北侯杜平沙观完仪典,撤离椋都,她临行前,在端门叩拜唐峻,得唐峻在门楼上以注目之礼相送,他们无需再表什么感言,双方就远北过冬的粮食和后续的军饷达成了一致。
可以说,有杜平沙在的一日,远北就不会反唐峻。
场面功夫做足了,私底下,昭太妃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唐绮心疼,几次散朝后,在勤政殿提起这件事,说想把太妃接到喻山脚下的行宫里将养,那处离成兴帝近。
勤政殿里的龙椅硬得很,唐峻在上面稳坐不动,左右是沉稳惯了的人,并不在意这些,他不想让唐绮接人走,每次都含糊其词,又和颜悦色地对唐绮说:喻山那边湿气很重,娘娘身子不适,哪里能去得。对了,二妹快来,这个花名册是内阁呈上来的,各地州府征银节度使人选,你帮朕看看,可有什么不堪用之辈?
唐绮猜得出唐峻的意思,面上未露任何不虞,依旧凑到御案前,接过花名册在手中翻看。
柳阁老为陛下选的这些人,多半是错不了的。大哥自己可还有其他人选?
还是你懂我。唐峻笑着道:连小公子那有几个幕僚,这不是不方便带进宫来么?
国丧刚过,连易就设清谈宴。
这事儿唐绮听说过,她把花名册合上递回去,勾唇道:陛下让我去见?
唐峻往外瞧一眼,曹大德守在殿门口,外头没有别的言官在等着觐见,他神色稍松,但仍是小声地道:怎么样?妹媳归家了,你可是不便?
唐绮莞尔道:臣妹就说在外头吃个酒,叫上跟前的长史,再请督察院副都御使作陪,与家妻讲是叙旧便可。
唐峻食指点了点,也跟着她笑:你呀你!早在去年百花春日宴,朕就察觉出你的心思了,于家妹妹的确是好,能把你收拾得服服帖帖。日前偷溜去城西先生家里吃酒,也是找的借口蒙混吧!
唐绮忽略掉唐峻派人盯着她这事儿,笑得坏得很。
大哥也懂我!
相和
◎(第三卷完)◎
唐绮去帮唐峻见过了连易推荐的幕僚,这些人来自各州府,大多进士出身,在都中待职,身上还没有官品,有的人上了年岁,等的时间太长,那些文人骨子的傲慢和酸腐气已经被消耗殆尽,但还是缺乏在铜臭里打滚的经验。
连家私宴上,他们少不了对当今天子一番吹嘘奉承,又各自说着自己不怎么高明的政见,唐绮听了半天,席间只客套寒暄,她混迹椋都花坊酒肆长达三年,如何应付这类人已是精通,含糊着也就过去了。
等席散,连易多留唐绮一步,走在二公主身侧,微躬着身,谦卑地问:殿下觉得这些人如何?
唐绮提了几个还算不那么滑头之人的名字,立在垂花门前说:这是可堪用的,地方上的征银节度使人选,牵涉到国库储备,里头算账拔尖儿的,人老实的,办起事儿来也肯实干,小连大人认为呢?
这穿堂秋风凉人半截心,连易没想到唐峻如今这般倚仗二公主,他选的人还要被再挑一次,心里头不怎么是滋味儿,面上则不敢表露出半分不悦,只毕恭毕敬地道:殿下深谋远虑,所言甚是。那就殿下方才提的这几人了,明日微臣拟一份折子,送到御前去。
唐绮斜视着他,目光里有一丝玩味,很快离敛眸藏尽,笑道:陛下正需用人的时候,多亏小连大人在旁不遗余力地保荐。
她的广袖随风而动,紫金袍子浮现出尊贵的气派。
连易未敢直视,在秋风里避开了她的目光。
应当的,都是微臣应当做的。
唐绮抱臂往前走,连易就跟在身侧送她出去,二人前后相差半步距离,连易忽然听到唐绮似漫不经心地再次开口。
今年春闱及第的人里,本殿记得还有个探花郎宁浩水,商籍出身,算账也是一把好手,你在折子里添一笔,就让他做鹭州的征银节度使吧。
连易先前自然听说过这个人,此人年纪轻轻,一考便蟾宫折桂,是个胸有伟才的小书生。他知道其出身曾经的商贾巨贵宁家,也曾想要拉拢收归己用,但后来一查才知,是二公主府里送出去的人,最后只能作罢。
眼下二公主直接让他来保荐宁浩水,等同于利益对交,唐绮认可他推的人,他也得帮唐绮推一个。
这笔买卖不亏,但连易尚有疑惑。
他脚下没停,跟着问唐绮:殿下怎么不自己跟陛下提此事?
唐绮坦坦荡荡地一摊手,侧目看着连易道:本殿志不在椋
精彩书屋